文章自動導覽前篇與下一篇,如何讓讀者更方便閱讀思書文章
喜歡作者的文章嗎?馬上按「關注」,當作者發佈新文章時,思書™就會 email 通知您。
思書是公開的寫作平台,創新的多筆名寫作方式,能用不同的筆名探索不同的寫作內容,無限寫作創意,如果您喜歡寫作分享,一定要來試試! 《 加入思書》
思書™是自由寫作平台,本文為作者之個人意見。
文章資訊
本文摘自:
Categories:
Tags:
Date:
Published: 2017/12/10 - Updated: 2021/04/11
Total: 1600 words
給本文個喜歡
或不
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看看思書的其他文章
《思書》是一個寫書跟讀書的平台,要能看書,最基本就要能翻下一頁,在電腦手機上,就是翻下一篇,《思書》當然有這功能,而且,還進一步依讀者進入點,做獨立文章的上下篇導覽。
這功能是全自動的,不需要任何設定,您只要知道有這功能就好。 如果你還很好奇,以下這一個功能的開發故事,我覺得將開發過程寫下來,會是一系列的好故事,一方面可以紀錄我們開發過程中經歷的問題與選擇,也可以幫助使用者了解我們為什麼這樣設計。
在早期,我們正努力的讓思書更好使用與閱讀,在閱讀中,讀者在主頁中點選了一篇文章,看完後,就必須要回到前頁,再點選下一個想要閱讀的文章,這並不方便,所以我們就想要開發一個在文章顯示的底部,有一個「前篇」與「後一篇」的閱讀選項,這樣讀者就會很方便的可以“左右螃蟹橫行”,想法很簡單,但是實作時,我們遭遇了一些問題,特別是,使用者習慣與《思書》願景的的選擇。
這是我們開發的第一個原型,讀者到作者頁面後,在文章列表中,選擇讀取任一篇文章,就會有以下的「前篇」與「後一篇」的閱讀選項:
這個設計第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在作者頁面中,目前有兩個文章讀取點,未來還會有更多,依據讀者的進入點,有可能前篇與後篇的定義是相反的,舉例來說,如果是從“最新發佈”進入,那前一篇就是更新的發佈文章,後一篇就是比較晚發佈的文章,但是,如果是從我們的“時間膠囊”中進入的,那是從最早發佈排到最新,前後就會顛倒,我們討論後,決定依進入點的不同,來決定前後順序,我們認爲,這才是最自然的讀者閱讀習慣,但是,說實話,我們有點擔心,這樣的設計,會不會讓使用者覺得好奇怪,為什麼前後會不一樣,還好,幾位 Beta 使用者,在沒有事前告知的狀況下,都沒有疑問,我們決定保留這樣的設計。
開發繼續,我們在“編輯精選”列表中,也加入了這個功能,目標是讓《思書》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有「前篇」與「後一篇」的閱讀選項,說實話,這個在程式開發中,我們遇到了困難,這是一個比想像中難多了的功能,但是有目標,慢慢的走總會到達,我們做好了,也上線了,這個功能對高流量時,會是一個挑戰,因為要讀取相當多的資料,這部分技術與資源投入也可以解決,但是,在開發這個功能時,也帶來了另一個層級的問題,這功能符合《思書》的願景嗎?
《思書》是我們的中文名稱,名如其意,就是一個思想者寫的書,我們的原來的英文是 「Scirivinor」,是一個新創字,字意就是「書寫者」,我們的願景就是希望能打造一個以作者為中心,讓作者可以自由飛翔創作的平台,那我們的這個螃蟹左右橫行的功能,是對的嗎?在作者頁面中,這絕對是對的,但是在其他頁面中,例如分類,這就有待思考了,前後一篇,應該是這分類中的前後文章排列嗎?最終,我們回到了我們的願景原點,我們應該要回到以「作者」為中心,讓讀者讀完這篇文章後,可以更方便的讀取這位「作者」的「前篇」與「後一篇」創作,如果讀者要讀取這分類中的其他文章,很自然的,應該回到分類文章列表,選擇想要閱讀的文章。
這個以「作者」為中心的決定以後,我們就就把這「前篇」與「後一篇」的功能進一步的設定為預設,也就是說,如果讀者是從 google 或是 facebook 臉書中,進入《思書》的文章,就會顯示以「作者」為中心的「前篇」與「後一篇」文章,我們也把中間回到《思書》主頁的連結,進一步的改成「作者」
這是我們開發的第二個原型,改成「作者」為中心後:
所以,除非讀者是從《思書》的“編輯精選”列表中進入,中間還是回主頁外,其他的方式,都會是以「作者」為中心,這樣就符合《思書》的願景了。
接下來,就是介面設計了,我們想要簡單的呈現,目前的介面很簡單,但是少了“主題”,並未傳達我們讓作者自由飛翔的希望,
這是一個失敗的“飛翔”在手機介面上,好難看啊,像國小的黑板⋯⋯
使用者介面設計一向是最花時間的,這次也是經過了好多嘗試,最後,我們還是選了一個最精簡的飛翔,試過了用不同的圖像,還是簡單的好,介面一般也不會一次就好,未來如果想到有更好的設計,就會一路的改下去, 希望目前這個設計大家會喜歡。
一如以往,期待各位的看法與意見。
思書團隊
後記:
2017 十二月11日: 才剛上線,就被問這是不是有錯誤啊,很心酸啊,看來這飛翔翅膀不容易懂,所以就又改了這一普普版,再看看反應了,也許應該堅持啊。
2018 一月12日:經過這一個月的挑戰,最新版,改成一個很接近開始的設計,往好處想,我們一開始就設計得不錯,往壞處想⋯⋯
(2021 四月:再看看現在的UI,一路篳路藍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