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裡的人類歷史
758
0
1
·
2018/04/18
·
4 mins read
☕
WriterShelf™ is a unique multiple pen name blogging and forum platform. Protect relationships and your privacy. Take your writing in new directions. ** Join WriterShelf**
WriterShelf™ is an open writing platform. The views,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rticle info
分類於:
合計:1134字
Like
or Dislike
More to explore
星際大戰裡面一直都有很多有趣的梗, 記得以前還有一集電視節目還專門介紹星際大戰裡的科學, 就是在星際大戰中出現過什麼科技而現在人類也正在開發中的. 星戰系列電影一直都有許多戰爭元素, 所以裡面的軍隊, 尤其是訓練有素的帝國軍和第一軍團, 從死星, 滅星者戰艦, 帝國軍軍官的軍裝到風暴士兵手上的爆能槍都是軍武粉絲所津津樂道的.
最新的星際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已經上映了. 電影一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戰艦, 無畏艦(Mandator IV-class Dreadnought). 據電影的設定, 無畏艦長7669.72米,腹部有兩門巨型的自動炮用於大規模軌道轟炸,背部排列著二十四座點防禦防空炮。但實際上出場時間不算長, 和反抗軍交戰的表現也不算出色. 讓人覺得是沒有什麼威攝感的一艘戰艦. 但同樣的名字, 無畏艦(Dreadought), 在人類的歷史上可以說是佔有很重要地位的一種戰艦啊.
人類的戰艦發展大至是這樣的, 木製戰艦, 其中又以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最有名, 緊接著鐵甲艦登場, 在所有的海戰戰場上碾壓木製戰艦, 世界各國都趕緊換裝, 而後隨著蒸氣動力的商用或者說軍用以及艦載武裝的需求, 在進入20世紀初期, 著名的無畏艦登場了.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名為「無畏艦」下水服役. 最主要有兩種革命性的創新設計,一為採取「全重砲」武裝配置,其裝備的大口徑火砲數遠超過以往的戰艦,二為使用蒸汽渦輪發動機作為推進系統。 前者能夠以重火力遠距離攻擊, 後者則是大幅提高戰艦的行進速度. 這樣的技術與設計之先進遠超過同時代的戰艦, 按照海軍的慣例, 第一艘下水的劃時代戰艦後面就會用它的名字來當作同等戰艦的類別名稱, 而無畏艦也讓當時的英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海權國家.
想當然爾, 就像當初的鐵甲艦一樣, 列強們當然是積極的換裝, 但是造艦費用很高, 也因此擁有無畏艦級的戰艦數量就成為當時總體國力的象徵.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描述, 各國展開了規模巨大的「無畏艦」建造競賽,遍及歐洲、亞洲和美洲國家,尤其是英國與德國最為激烈、建造數量最多。「無畏艦」造艦競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一直持續到開戰當年,在僅僅五年造艦技術迅速發展的時間裡,「無畏艦」在火砲口徑、噸位、裝甲和推進力都有了飛躍性的提高,甚至出現了在前述的技術指標上發展到極致的「超無畏艦」,而原先領先全球的「無畏號」反而在開戰後成了落伍的二線戰艦。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海軍列強為避免再因造艦競賽重起戰端,召開了「華盛頓裁軍會議」,以此限制各國海軍軍艦的噸位和武裝,但許多艘「超無畏艦」依舊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然我們都知道, 現代海軍早就改用航空母艦做為海軍力量的衡量標準了. 回到星際大戰的電影, 電影一開始就登場的無畏艦雖然很快就落幕, 但我想很可能是編劇所舖的一個梗, 這一集被定位為星戰系列故事承先啟後的一集, 電影一開始就用這種極有歷史意義的戰艦, 然後又讓他很快退出似乎是暗示著上個世紀制霸的武器已經過去了. 不過不知道這個與現實世界的對應關係, 也不妨礙電影的欣賞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