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去書鋪買書,是太常見的事情。但是擱在今天,去古籍鋪子買書,那就罕見了,何況一個城市開古籍鋪子,少之又少。受惠於網絡的便利,孔夫子作為一個買買書的平台,開設了許多家古籍鋪子。這為我買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大學畢業以後,我在孔夫子拍賣的平台,商品的平台,購買了不少清代民國的手抄本、刻本。因之,我結識了一個買賣古籍的商人,暫且叫他A吧!
A,是貴州人,非常關注、搜集鄉邦文獻。《貴州文庫》出版的一些書底本,就是A提供的。他在北京開了一家獨立的古籍書店。隨著生意的不斷壯大,鋪面也從一間小房子,換成了五十多平的大工作間。買賣的東西包括書札、扇葉、抄本、刻本、書畫。大多是晚清民國的東西,明代的很少。宋、元的東西,太稀有了,就沒聽他說過,也不是他這樣的小鋪子能夠承擔的起的。記不清是去年,拍賣過一個坊刻本宋代的書,價格都是數千萬RMB。
我和A結識是在他的鋪子買了一本民國影印的《宛丘詩鈔》。薄薄的一本,花去了150RMB。因之,我結識了A,加了他的微信。通過微信,知道他還辦了一個公眾號。在公眾號上,他會每周三、四的時候發佈他要拍賣的商品名單。這些名單,都會詳細註明作者、作者的小傳、刊刻年代,附錄幾張有代表性的圖錄。而這些東西卻不是在孔夫子上拍賣,而是在他組織的微信群中拍賣,他們稱這個叫“微拍”。他介紹的不少東西,跟我的研究斷限非常相近,所以我讓他也拉到了他的微拍群中。在一次週六的微拍中,才知道,原來這樣的群,他一共建立了三個,當拍賣某一件商品的時候,三個群會同時叫價。我被安排在了第二群。此後,我只會在上班時,或者有拍賣的時候,觀看他的拍賣,從未下過場。但我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第一群,第三群,真的存在嗎?群里叫價的人,怎麼敢保證沒有托呢?
直到昨天,遇到了一件跟自己最近研究有關的手抄本,這些問題才有了答案。這件手抄本上面鈐了繆荃孫的印章,一共30個筒子葉。他的公眾號放出了8個筒子葉,據此看此抄本有助於部分解決些問題,常州學術如何在蓉城傳播,對蜀學的形成又有怎樣影響。不得已,開始叫價,從3000、4200、6000、7200,但之後,因為要去爺爺家接孩子,我便沒有繼續叫價,價格最終停在了7500,落拍。晚上,我聯繫了A,希望他能把餘下的拍成照片給我,讓我研究。A說,這件東西流拍,因為沒有達到賣主預期價格,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這樣的話,讓對方出一個價格,看我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我就把這個本子收了。A直接打出了8000。思來想去,這個價格,和拍賣的價格相差不過500,賣主的預期價格也並不高啊。我就問,拍賣完了的,還可以再銷售啊。他說是的。由此,我推出來,那個在微拍群里的買家,應該就是他的托了。再想,只要東西到手,價格合適,托不托,也就算了,買下吧。這樣,沒有還價,就成了被割的韭菜。
喜歡作者的文章嗎?馬上按「關注」,當作者發佈新文章時,思書™就會 email 通知您。
思書是公開的寫作平台,創新的多筆名寫作方式,能用不同的筆名探索不同的寫作內容,無限寫作創意,如果您喜歡寫作分享,一定要來試試! 《 加入思書》
無業遊民。寫一點東西。記錄一下生活。
唐言言下了飛機,就在機場停放計程車叫了一輛,坐上去,中年計程車司機大叔很高興能載到眼前的美女乗客,主動交談聊起天來°她看手機時間,上午十點,預定於中午十二點入住圓山大飯店°她上次離開台灣,是為了充實自我,選擇到美國的哈佛念書,她不想永遠當趙君烈...
車子除了吃油、交稅、保養固定吃錢外,還有一個大開銷,就是保險,千萬別只有買強制險,現在好車豪車滿街跑,加上萬一人身意外,這可都是很貴很貴的,我買保險一定要買足,但是,也買足不是都買,一定只要買有用的,怎麼買保險才是買足又省錢呢?說實話,我以...
在古代,文人去書鋪買書,是太常見的事情。但是擱在今天,去古籍鋪子買書,那就罕見了,何況一個城市開古籍鋪子,少之又少。受惠於網絡的便利,孔夫子作為一個買買書的平台,開設了許多家古籍鋪子。這為我買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大學畢業以後,我在孔夫子拍賣的平台,商品的平台,購買了不少清代民國的手抄本、刻本。因之,我結識了一個買賣古籍的商人,暫且叫他A吧!
A,是貴州人,非常關注、搜集鄉邦文獻。《貴州文庫》出版的一些書底本,就是A提供的。他在北京開了一家獨立的古籍書店。隨著生意的不斷壯大,鋪面也從一間小房子,換成了五十多平的大工作間。買賣的東西包括書札、扇葉、抄本、刻本、書畫。大多是晚清民國的東西,明代的很少。宋、元的東西,太稀有了,就沒聽他說過,也不是他這樣的小鋪子能夠承擔的起的。記不清是去年,拍賣過一個坊刻本宋代的書,價格都是數千萬RMB。
我和A結識是在他的鋪子買了一本民國影印的《宛丘詩鈔》。薄薄的一本,花去了150RMB。因之,我結識了A,加了他的微信。通過微信,知道他還辦了一個公眾號。在公眾號上,他會每周三、四的時候發佈他要拍賣的商品名單。這些名單,都會詳細註明作者、作者的小傳、刊刻年代,附錄幾張有代表性的圖錄。而這些東西卻不是在孔夫子上拍賣,而是在他組織的微信群中拍賣,他們稱這個叫“微拍”。他介紹的不少東西,跟我的研究斷限非常相近,所以我讓他也拉到了他的微拍群中。在一次週六的微拍中,才知道,原來這樣的群,他一共建立了三個,當拍賣某一件商品的時候,三個群會同時叫價。我被安排在了第二群。此後,我只會在上班時,或者有拍賣的時候,觀看他的拍賣,從未下過場。但我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第一群,第三群,真的存在嗎?群里叫價的人,怎麼敢保證沒有托呢?
直到昨天,遇到了一件跟自己最近研究有關的手抄本,這些問題才有了答案。這件手抄本上面鈐了繆荃孫的印章,一共30個筒子葉。他的公眾號放出了8個筒子葉,據此看此抄本有助於部分解決些問題,常州學術如何在蓉城傳播,對蜀學的形成又有怎樣影響。不得已,開始叫價,從3000、4200、6000、7200,但之後,因為要去爺爺家接孩子,我便沒有繼續叫價,價格最終停在了7500,落拍。晚上,我聯繫了A,希望他能把餘下的拍成照片給我,讓我研究。A說,這件東西流拍,因為沒有達到賣主預期價格,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這樣的話,讓對方出一個價格,看我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我就把這個本子收了。A直接打出了8000。思來想去,這個價格,和拍賣的價格相差不過500,賣主的預期價格也並不高啊。我就問,拍賣完了的,還可以再銷售啊。他說是的。由此,我推出來,那個在微拍群里的買家,應該就是他的托了。再想,只要東西到手,價格合適,托不托,也就算了,買下吧。這樣,沒有還價,就成了被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