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 3 分鐘就可以跑 100 公里了
WriterShelf™ is a unique multiple pen name blogging and forum platform. Protect relationships and your privacy. Take your writing in new directions. ** Join WriterShelf**
WriterShelf™ is an open writing platform. The views,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rticle info
分類於:
標籤:
日期:
創作於:2018/12/14,最後更新於:2019/01/08。
合計:1581字
Like
or Dislike
More to explore
根據 Bloomberg 以下的報導,BMW 與保時捷展示了電動車快速充電能力,只要充電三分鐘,就可以讓他們的電動車跑 100 公里。
我覺得是不是比 Telsa 快,不是重點,但是各車廠間的競爭,真的很大幅度的提高了電動車未來的實用性,先前保時捷就已經展示了他們為 2019 年開賣的 Tycan 所設計的 800v 快速充電,可以在 15 分鐘內,充電 80%,一般認為 Tycan 充飽電後的行駛距離大約是 500 公里,所以也就是說充電 15 分鐘可以跑 400 公里。
Porsche connects its first ultra-fast 800-volt charging station to the grid ahead of the Taycan: Last year, Porsche deployed its first new ‘ultra-fast’ charging station that will work with the Mission E, now Taycan, 800-volt charging system. Now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they are …
我個人認為,電動車的加速與性能不會是個問題,畢竟馬達天生有扭力的優勢,馬達的維修更是應該比引擎來的穩定跟便宜,再加上,可以大幅地減低變速箱的結構跟成本,電動車的普及度就直接跟電池成本與充電方便性劃上等號了。
電池成本包含了原始購買成本與壽命,Tesla 給了八年的電池無限里程保固,一般相信對美國用戶來說,這是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對台灣以及其他國家用戶來說,一台車總是希望能用個十幾二十年的消費者來說,八年後電池老化後的更換成本,就是一個很大的接受度挑戰,電池的衰退曲線到後期,是很陡峭的,我想用過老筆電的人都有很大的體會。
但是我認為真正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充電的方便與可行性,Tesla 一直強調的是,她可以在家充,也可以到遍佈滿地的 Telsa 充電站, 這在美國的非都會區,真的很有吸引力,畢竟,大部分買得起 Telsa 的人,家裡大概都有個大大的車庫,裝個電源,很方便又比油錢便宜,非都會區,地廣人稀,設個充電停車站也很便宜,用地取得更不難,但是,在大都會區及歐洲、亞洲,這是行不通的。
快速充電,是大都會與歐洲及亞洲用戶的唯一解決法,也會是未來電動車製造商的最大挑戰,每家上得了檯面的都拼了命開發與展示自家的獨門功力,德國的大車廠,甚至放棄門戶之爭,聯合一起來搞,不只車廠,連油公司都進來了,未來,更是熱鬧可期!
未來,在台灣,如果三到五分鐘,可以充電跑到 300 公里,我一定買單,光是比油價便宜這項,我就會想要換車,當然也是為了環保啦,哈哈哈哈哈!
只是,我本來認為會有很多停車場業者會願意投資充電設備,但是我看了這一則 3 分鐘充電就可以跑 100 公里的新聞後,突然有點背脊發麻感,為什麼,因為,這個充電設備容量是 450 kilowatts (450kW)。
如果各位讀者對這數字沒什麼感覺,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1度電」,1度電就是耗電量 1 kilowatt (kW) 的用電器具,連續使用1小時所消耗的電量,所以 1度電 = 1kWh。
換成白話文,也就是說這個充電設備如果連續對車充電,一個小時就會耗電 450 度,根據台電的數字,台灣家庭與小商店的每月平均用電量最低的是二月的 239 度,最高的是九月的 398 度(連結),所以,這個充電「器」光一個小時用的店就超過台灣家庭與小商店的每月最高用電量,這事到此就茲事體大了。
首先就是安全問題,這樣的電量在都會與住宅區,真的算是大電力了,如果各位讀者有細看這篇報導,保時捷對充電中的電池與充電線都要加裝冷卻系統,西門子公司也用這來測試高壓電源插頭的極限,這樣的快速充電對電池壽命沒有影響?不會爆炸?光是手機電池爆炸,三星牌都不能帶上飛機了,如果這個充電設備是裝在住宅大樓的地下停車場,電力供應配線與變壓器的安裝,漏電保護的能力,萬一電池爆炸的保護⋯⋯ 看來,裝設的問題很不小,挑戰度會非常高。
再來,真的有那麼多的電可以用嗎?現在夏天都電力吃緊了,電動車普及後,這用電量一定不少,怎麼辦?現在再趕快蓋一個核能電廠也來不及啊!這樣的話,電價一定會漲?比用油更貴?
所以我要更正一下我的「買單說」:如果充電只要三到五分鐘,充好電可以跑 300 公里,電費也跟現在一樣,充電場所也跟加油站一樣多,我一定買單換車⋯⋯ 哈哈哈哈,善變的消費者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都是挑戰,但是對商機來說,這也都是巨大的機會,特別是台灣,繼資訊產業後,電動車產業應該會是台灣最好的機會,以前我們要做汽車,光引擎的經濟產量與變速箱技術專利,就被打死了,但是,這兩的傳統汽車最難突破的點,電動車都沒有了,我們還有很好的電動機與消費電子設計製造能力,但是,電動車能不能普及,最關鍵的就是充電設計,我們對手機筆電的充電很有經驗,不過那是低電壓的,電動車是高電壓的,安全挑戰也更高,我們有機會贏嗎?